其实,你没必要非得合群——后学教育 
其实,你没必要非得合群

在很多人的认知体系里,“不合群”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缺点,不合群的人,常常同时被打上“不善交际”、“情商低”的标签。

 

综艺节目《奇葩说》上曾讨论过一个问题:我不合群,我要改吗?

 

当时反方辩手颜如晶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:“我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,我合群了,就是真的内心孤独。”

图片来源:pixbay

你想在下班后安静地看一部电影,却因为不好意思推脱朋友的邀请,而去参加聚会;

 

你想在工作之余学习技能提升自己,却因为周围人都在刷微博打游戏,想想也就搁下了书本;

 

你不喜欢看最近正在热播的某部电视剧,却为了和同事聊天时有共同话题,而选择了熬夜追剧。

图片来源:pixbay

我们每个人,可能都曾为了合群而勉强过自己,但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,融入不合适的圈子,其实是对自我精力的一种消耗。

 

没有不合群的人,只有不适合的群
 

朋友潘潘高考失利,进到了一所不太理想的专科院校。但潘潘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,从踏进校门开始,她就确定了将来专升本的目标。因而她的业余时间都被各种学习计划充塞的满满当当,闲暇时不是在图书馆,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。和热衷追剧、逛街的室友们比起来,潘潘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,她们甚至在背后说她是“奇葩”、“装模做样”。

图片来源:pixbay

后来潘潘如愿考上了理想的本科院校,同一宿舍的人,大家都习惯早起学英语,晚上泡自习室,聚在一起交流的都是与专业相关的话题,在这个圈子里,潘潘感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“场域”。

 

这世上哪有什么不合群的人,只有不适合自己的群,大部分不合群的人,只是因为暂时待在不合适的群里罢了。

 

独处,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
 

在瑞士靠近苏黎世湖北岸一个名叫伯林根的小村庄里,有一座用石头简单搭成的小房子,它曾是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的私人办公室。

 

荣格随身带着办公室钥匙,每天他在这里度过两个小时不被他人打扰的写作时间。“在这里我可以独处,没有我的允许,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。”荣格曾这样说道。

独处

图片来源:pixbay

当时正是荣格对其导师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质疑的时期,他需要保持高度清醒,创作出有见地的文章和著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。

而独处,让他能够更专注地思考问题。

 

网络上有一个问题:你会在什么时候思考人生?

很多人答:洗澡的时候。

 

图片来源:pixbay

这个回答引起了我的共鸣。想一想,在浴室里的那十几分钟既玩不了手机电脑,也不必回复领导同事的信息,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,正好适合进行深度思考。

 

独处时,你才可以与自己进行深度交流,发掘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

 

丰富自我,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
 

很多人说,我之所以拼命让自己合群,是希望自己不要错过好的机遇,结识到优质人脉。这个想法是好的,但重要的是,大多数人只能接触到和自己层次差不多的圈子。要知道好人脉是吸引过来的,一个人的他本身的价值,就是最好的人脉。

 

图片来源:pixbay

如果你是一个终身成长者和能力不断提升的人,那么你跟别人交往的资本也在增加。

//////////

作家连岳说:“不要担心没有人脉,要担心自己没有成长。”与其费尽心思取悦他人,以期对方施予自己一个机会,不如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面。如此得来的人脉,才更显牢靠。

图片来源:pixbay

所以,你真没必要刻意让自己显得合群,好好利用独处的时光,默默积蓄能量,不断精进能力,实现自我增值。

 

让自己变强,自然会吸引到同样强大的同行人。


 

 
    The end